到底是麻辣火锅好吃还是松鼠鲑鱼更能使你快乐,是希望经历室外零下三十度的冬天还是感受被窝里零下三度的日子,是东北帅小伙儿能让你脸红还是四川辣妹子可以使你心动,这些问题很难不在你考研的时候曾出现过。
考研过程中是先填报志愿再考试的,因此我们的考生选择去哪个城市上一所院校的什么专业都很大的自主性。而往往学校、城市和专业三个因素又是在选择目标院校专业时最关键的那几个因素。
那我们在选择过程中应该将学校、城市和专业哪个更至于优先级呢?
不同的考生一定有自己不同的选择。如果三者都要考虑进去,那很可能你的目标院校就是清北复交这样级别的院校。
如果考虑其中的两者,那你的目标院校很可能会在苏州大学、暨南大学或西南财经大学等院校中出现。至于我们应该怎么在这三者中取得一个平衡呢?接下来会从这三方面一一和同学们讨论。
首先,同学们要明确一点的是,无论什么级别的院校也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决定你的人生。北大毕业也有找不到工作的,再普通的双非院校的毕业生也会成为某个行业的人才。选择院校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读研的目的。如果你报考的专业属于自然科学学科,专业实力强的院校一定是比某些211或者985院校给你带来的资源多的。
我常在直播里举盖房子的例子:同学们是选择西安建筑大学的土木专业还是北大的土木专业?一个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的院校,另一个是建筑老八校里唯一的双非普通院校(其余七所都是985)。你想学盖楼,北大都没有土木专业,因此答案显而易见。
再比如,你是电气专业的,毕业以后就想去国家电网工作,没有必要一定考个知名的211圆一下你的名校梦。国家电网每年都会去原电力部直属的六所高校进行校招。你考个知名211但电气专业实力一般的院校可能毕业以后混的还不如这些直属院校的同学。
当然,你要是确定能考三百七的成绩,该上专业实力好的211还是去211,能去专业实力好的985就去985。但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三百七呢?显而易见,这样的情境下,专业实力好的院校即使不是211或者985,但是给同学们带来的资源和帮助也不会差于其他的211院校。
所以特别是理工农医的同学们,专业实力一定是排在院校档次基础之上的。当然,这有一个前提,你的复习情况刚刚够上一个211但不稳定。这种时候不用勉强,不要盲目的告诉我自己冲冲冲。能上一个专业实力不错的院校也是非常不错的。
其次,除了自然学科之外还有人文社科类专业,比如哲学、文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对于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考生一定要优先考虑学校档次。这个问题我也在直播中多次提过。你在北大学到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和在其他学校学到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不会有任何在时间、地点、人物上的区别。
但是在不同学校中参与的讨论,引发的思考从而培养出不同的历史观是天差地别的。为什么我们从小都被教育要读一个好学校呢?不光是学校给你来的物质上的价值,更因为好学校能引发你的思考,培养你的自信。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的复习情况已经稳稳的可以考上某所普通双非院校,我也建议你继续努力找一所不错的211院校作为你的考研目标。甚至个别几个专业的同学一定要报985院校,因为部分专业只有在最高级别的院校中才会涉及。
所以学校的优先级一般取决于你所报考的专业情况。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同学,学校的优先级可以是最高的。报考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同学们,学校和城市的优先级就不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了。
如果你是继续攻读本专业的同学则可以略过这部分的内容。若你是准备跨专业考研的同学,首先要注意的是想跨考的专业是否对前置专业和学历有所要求。这个可以去你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以及招生专业目录中会有体现。
一般来说,非五年制全日制本科的临床、口腔等专业是无法报考临床硕士和口腔硕士的。当然其他也有一些专业会有死规定的,同学们一定要去看具体的报考条件。这种情况下,就算你把专业的优先级提的再高,客观条件也都是不能报考的。俗称:白瞎。
其次,专业的优先级并不是说某个专业一定比哪个专业更好,所以在跨考时候要将某个专业的优先级排在前面。如果A专业在各方面完爆B专业,我个人觉得B专业可能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各行各业,各省各市都需要不同的人才,只要将自己的所学用到该发光发热的地方去,那你报考的就是一个好专业。每年都有同学会问我是金融赚得多还是现在比较火的人工智能赚的比较多,碰到这样无解的问题我都很难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
未来的薪资固然重要,但也只有行业的平均薪资统计,而每个人的能力不是固定的。可能孙同学的能力让他在职场中拿到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但李同学却不到同行业的平均薪资。
因此,一定不要单纯的看某些薪资统计报考就决定考某些专业了。我认为,专业的优先级应该是在同学们具备一定实力的情况下,同等级别难度的专业中哪个更容易上岸,那么就应该提高这个专业在你备考过程中的优先级。
比如,你想学金融专业,以后想从事股票证券行业的工作。金融学学硕和金融专硕毕业的同学们都是可以去从事相关工作的。这时候就没有必要去死磕学硕了。在同等级别的院校中,金融专硕一般是比学硕录取的多得多的,且考试难度也不会天差地别。录取人数多一定是代表着你更好上岸的。
看到这里一定有同学会说「老师,我要读博士,我就要考学硕」。对于这部分同学我当然是支持的,但是学硕录取的那两三个人里真不一定就是你啊,咱先把硕士文凭拿到手再去考虑博士的事吧。再比如,你想当个初中的政治老师。法学门类中学硕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教育学专硕中的学科教学(思政)专业毕业的同学们都是可以去胜任这一岗位的工作。
如果你就想当个思政老师,学硕录取人数少,考英语一,专硕录取人数多且考英语二,部分学校每年都有调剂,那你的专业优先级应该是哪个,这就很明显了嘛。所以,选择专业时候一定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如果多个选择都能最终达成你的目标,那一定是选一个路况比较简单的。
因此同学们平时在看新闻的时候也可以了解了解哪些专业近几年处于扩招的趋势中,学术性硕士和专业性硕士哪个更受到国家政策的发展,了解这些对你的专业选择都有非常多的帮助。
专业方面,总之一句话。不要去在意那些风光的人,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再选择具体的专业。
我们对于城市的选择一般会有两种主流的想法:第一种是想去大城市看看,那你首选可能是北上广、江浙沪或者新一线城市。且地区较发达的城市存在的高校资源也比较多,那也增加了我们的选择面。
比如北京有8个985,18个211院校(不算985院校),总有一款适合你。第二种就是以后已经确定好回家乡工作和生活,那目标也就是家乡或者临近城市和省份的院校了。
一般来说,城市是不存在哪个一定优先的,北京需要银行,泉州也需要银行的。上海需要老师医生,乌鲁木齐也当然需要当地毕业的老师和医生。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会有哪个行业或职业只存在于某个城市让你非去不可。那我们城市的优先级应该考虑的是同学们想从事的行业在哪些地区发展的比较好。
如果你想研究海洋化学,那你报考山东或者福建省的院校大概率是会比西北的院校给你带来的资源多一些,且沿海的院校一般在海洋化学专业上的专业实力也会更加出色一些。
如果你想报考新传专业,我之前直播中也提到了北京、浙江、湖南和江苏等几个地区在这个行业目前发展的规模更大一些。因此城市的优先级主要取决与同学们报考专业所处行业的目前现状。没有百分之百的优先级,但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城市。
这里特别值得提一句的是,不少同学在选择目标院校时会直接排除B类地区的院校,认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的资源或者帮助,这其实也得区分具体情况的。
B区有很多不错的院校也是非常值得考虑的,比如云南大学、海南大学和新疆大学等院校,在很多专业的排名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因地理位置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资源。因此,祖国那么大,无论哪里都是值得考虑的。
学校、专业和城市永远是你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如果考上研究生为主,取其中一项即可。取其二已是较为优秀的同学。三者皆要,那必定是可喜可贺了。希望上述文字能给备考中的同学们有所帮助,祝同学们考研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