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总算是见到了十一娘,与含象殿诸宫人及nv官一般候立在殿外,虽然不知为何目带*红仿佛才刚哭过的模样,但看上去仍旧沉着冷静,甚至于十分敏锐地察觉到相隔十余步外的他,暗暗给予了一个稍安勿躁的目示。
事态显然仍在掌握,还没有恶劣至满盘皆输的境况。
悬悬数日的心终于略略回落,柳彦僵直了背脊,继续执行他这时应当履行的职责。
紫宸殿做为nei朝,正殿的主要用途便是方便君帝诏会朝臣殿议,故而虽然不似宣政、含元二殿高据云台殿堂shen旷,面积却仍然远阔于普通寝堂,殿nei亦不设锦帐软罗层层隔阻,当中唯有红毡铺设,从殿门处一直延伸至北向御座,而两侧支撑穹顶的朱红盘龙柱间,除了横平竖直设列着的榻席之外,森然站立着百余佩刀御侍,他们不在灯火所及的明亮里,看不清面容眉目,只有肩上铠甲幽幽的冷茫,让人不能忽视。
太后未登高座,却当然与诸位宗室的座席相隔数丈,两侧有nei宦环侍,这些阉人却个个虎背熊yao,显然并非普通役仆。
非同寻常的警卫固然让不少原本已经被挑拨得热血沸腾的宗室心中凛然,但贺淇却显然没有因此胆寒,韦氏专政早已不是什么隐密,掌握宫廷警备也是理所当然,可这天下毕竟还是贺姓统治,只要占据理义,贺淇_geng本不惧宫中禁卫胆敢对宗室拔剑相向,单凭那些个阉奴,哪里就能将宗室王公斩杀当场?韦氏纵然打算鱼死网破,只要有南阳王这宗正卿振臂一呼,必然会鼓动不少禁卫投诚,争执一生动乱一起,贺淇十分相信凭借自己的勇武会杀出禁nei,只要出了皇城,还怕禁军将帅不会得知韦氏篡政?再者他入宫虽然仓促,却也不是毫无安排,从来富贵险中求,更何况九五尊位,不冒一点风险就能承袭大统的事岂非笑话?贺淇既然早有以身赴险的决心,又哪会因眼前这种程度的警卫就却步不前?
于是他就怀抱着见机行事以静应险的策略,暂且稳坐不动,但看韦氏如何表演。
“圣上已然驾崩!”
随着这句开门见山的宣告,倾刻沉寂之后,诸宗室长跪匍匐,真真假假地悲痛yu绝,正殿之nei一片哀恸哭嚎,悲怆几近掀顶,而太后积蓄多时的哀伤也在这时淋漓尽致地倾泄而出,几乎不能稳坐,于是又在一片“节哀”劝慰声中,好不容易才恢复平静。
贺淇这个汝阳王虽依辈份而言其实不应居于列前,然而到底是英宗子系近支嫡正,故而相较于洛王诸多庶子,他所坐榻席仅次叔父义川之下,也就是说除了南阳与义川两个郡王之外,他比诸公更加接近太后坐榻,也算是众目睽睽之位,这时匍匐哀劝来自然越发诚恳,非但没有一闻天子驾崩不及诏见宗室就摁捺不住率先发难,心头反而更加镇定。
早就料到韦氏必然不允大行皇帝当众宣告遗诏,眼看帝位落于贺烨手中,这时果然就发生了此等“意料之外”,岂不越发应He匿书所指?应是天子早在数日之前便龙驭归天,可韦氏必然要先铲除贺烨,预备立贺洱为继之事,哪知事与愿违走漏了风声,也不知被谁先下手为qiáng广投匿书,韦氏bī于无奈之下不得不诏集宗室戒严京都,才有了眼下这么一出好戏!
有南阳王这个叔公在场,必然会紧跟着问及继位新君之国政重要,他大可不必率先出头,且等着韦氏亲口道出贺烨竟然也“遭遇不测”,而天子遗令贺洱继位太后临朝这等滑稽之谈。
可稍稍出乎贺淇意料的是,太后竟然略过贺烨不提,直接宣称了贺衍遗令,只不过**居然未及拟诏当众宣告就病重而崩,哈,这更加荒谬了**韦氏好歹也曾独掌政务,哪能不知帝位继承之重不能仅凭空口之说,这时连伪造遗诏的手段都舍弃不用了?
等等,早前那一场大火实在蹊跷,说不定当中出了什么变故,以至于太后措手不及,眼下才会孤注一掷?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