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当然应当阻止。”邵广肯定说道。
“那么博容呈上劾章即可,至于令nei为何有此建议,相信待结果分明之后,博容便能体会。”贺湛暂时卖了个关子。
于是邵广满头雾水地把那劾章呈jiāo了。
正如贺湛与陆离推断,自幽燕失陷之厄公之于众,不少言官纷纷弹劾姚潜该当死罪,其中以林昔最是活跃,甚至发动不少士子联名广谏,但几大国相都有异议,说辞自然与韦缃那tao别无二致,于是太后决断,将姚潜押解长安受审,可在此之前,当然也要拟定接替姚潜的主将人选。
直到此时,太后仍在迟疑!
原是想将武威侯放在眼前考验,确定其为真心投效,三、两年后再T往幽州,着姚潜镇守晋州,也是为慎防武威侯生不臣之心,哪里想到北境这时便生剧变,姚潜这回就算能够保全x命,无论如何也不能再任边防大将,T返长安不能避免,可倘若没有姚潜镇守晋朔以防后患,怎能放心将数十万军队jiāo给武威侯全权节制?
但若不用武威侯,虽说毛、元党从亦有武将,太后同样不放心轻信,更加关键则是万一晋朔有失,中州至京畿再无雄关险隘,国都岌岌可危!
太后这么一迟疑,除了谢饶平依旧保持沉默,韦元平与毛维、元得志三人开启了脸红脖子粗的互掐模式,政事堂的_F_顶险些没被掀开。
几大国相各有私心,太后一直心知肚明,因而她要问谏,反而更加依赖贺湛、徐修能等后起之秀。
徐修能却是早在知悉剧变之时,便已与十一娘这个“盟友”商议。
“太后更加倾向武威侯,但显然也还心存顾虑,只不过依我看来,眼下时势危急,也的确只有T武威侯往北边才能确保晋朔不失。”十一娘这时当然要为武威侯助势。
可徐修能却有迟疑:“毕竟晋王与武威侯也有联系**”
“晋王人在长安,生死尚不由己。”十一娘断言:“太后纵有忧虑,_geng结并非晋王,而是担心武威侯只是表面投诚,却存见风使舵之心。”
徐修能思虑许久,方又颔首:“摒除晋王这一因素,武威侯至少不会与汝阳王同流He污,其长孙娶Q韦氏nv,相比其余,其实更不可能背叛太后,或许,太后若真不释疑虑,待晋朔危机缓解,可另T亲信镇守晋州,以防武威侯行叛乱之事。”
十一娘微微一笑:“二郎设想周全,私以为可以上谏。”
于是贺湛、陆离与徐修能几乎统一口径,尤其是徐修能的建言,更加让太后满意。
的确如此,大可等到危机缓解之后,再考虑T遣心腹镇守晋州,牵制武威侯势大/bī君。
太后当即立断,谢饶平自然没有异议,毛维与元得志也只好偃旗息鼓,政事堂争吵平息,宗政堂却又吵了起来,当然是汝阳王坚决不认同武威侯T防北关,他荐举之人为威卫大将军周昌,这并不是说周昌为汝阳王党徒,但汝阳王若对他有举荐之恩,自然就有了jiāo近的契机,纵然举荐未成,也有赏识之义,汝阳王是不惜一切手段见缝ca针,企图收拢武将为他所用。
贺烨自然也会参与宗政堂这轮争吵,但事涉军国要政,这回争论竟是前所未有的激烈,贺烨的胡搅蛮缠实在有些儿戏,南阳王照常不表态,义川王独力难支,情势一时陷入僵局。
太后等不及了,她终于有所行动。
于是这日南阳王世子之长Xi钱氏便受诏入宫。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