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并不反对晋王的“兴致”,笑盈盈地与众人见礼,挽起十一娘的胳膊,邀她同乘。
徐修能自然也会上前见礼,竟也厚颜无耻地要往晋王灯楼叨扰。
贺烨:**
他可不想让这只猪相随左右,但若是拒绝,就怕会被谢莹dòng悉伪装,只好大手一挥浑作全不在意,冷眼看着徐修能一路之上穷尽心思与柳彰兄弟二人谈笑风声。
谢莹邀了十一娘同乘,终于忍不住抱怨起那陈姓倡优:“贱民而已,竟敢公然诽陷朝臣,虽今日上元佳节不便追究,咱们也当禀明太后事后缉拿治罪。”
这就是企图把十一娘拉下水来,甚至当作刀匕之用了。
第544章 秦孺人的小心思
要说这滑稽戏的起源,开头还不是针对当世朝臣,竟是将孔圣人当作T侃对象,俗称“弄孔子”,也非兴盛于民间,起初反而是兴于宫廷,周武宗shen觉诙谐有趣,对民众亦有教化作用,这才推广于民间,却在治世之时,便引诸多儒臣不满,也发生过联袂上书当廷请谏,争取禁绝。
可周武宗坚持礼不下庶人,驳斥了儒臣禁绝之谏。
时移日长,就连儒臣也渐渐接受了此类娱乐节目,不再拘限迂腐。
纵然昏聩如肃宗,当闻优倡讽他不纳忠谏,雷霆震怒,意yu治以死罪,到底也被朝臣谏阻,不与贱籍一般见识,却将谏阻朝臣罢职许多,这才扼制了优谏戏的发展。
但这个年代,可没有文字狱,更不会禁绝民众私议朝政,平民百姓多数没有谋逆的能力,当权者只要还顾忌仁德之名,也不会大开杀戒,闹得人心向背。
十一娘当然明白太后其实并非仁德之人,但如今却甚需人心所向,哪里会因为两个不值一提的倡优bào露蛇蝎心肠,她当然也不会踩中谢莹的圈tao,极有耐x地将优谏戏从一度盛行到逐渐衰微的过程细细诉说,再抒己见:“肃宗帝当年为禁优谏,引言官直臣谴为有失襟怀,太后仁德爱民,势必不会在意逸民T侃。”
谢莹震惊了!!!
没听错吧,这可是封建帝制时代,贱民T侃皇帝,皇帝yu治罪,还要被官员谴责?特权阶级不是应该无法无天么?连她那堂叔都能qiáng抢民nv什么的,元得志与毛维也不知霸占了多少民财,bī得多少平民家破人亡!!!
其实谢莹不知,在她那个时空,唐宋时滑稽戏也曾风靡一时,尤其盛行于宋,比如宋朝有个宰相史弥远,元宵节时陪着皇帝在宣德门朵楼上观看戏目,就被倡优公然T侃,当时就气青了脸,立即嘱咐家人“今后相府宴会,不准请伶人演滑稽戏”,自后相府有宴,二十年不用杂剧,但其他地方,滑稽戏照演不误,史宰相不敢公开抓缉伶人治罪,因为拿高官开涮是宋代滑稽戏的传统,就连王安石、蔡京、秦桧等权相都被戏弄过,一般来说,伶人不会因此被责罚。
有话云:“此本是鉴戒,又隐于谏诤,故从便跣露,谓之‘无过虫’耳。”
你计较你就输了气度,还有此地无银恼羞成怒的嫌疑,宰相肚里都能撑船,执政者Xiong怀更应宽广,韦太后若真狭隘得与伶人平民斤斤计较,纵然有临朝听政之尊威,青书史笔也放不过她,必须遗臭万年。
像太后这样一心超越文皇后,力求争取nv中尧舜之誉的人,至少在nei忧外困的眼下,没有因为虚荣冲昏头脑的此时,怎会为了不值一提的贱民搭上自己弥足珍贵的名声?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