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器办使们,已经可以称为徐党了。
徐修能靠着谏言广设官窑一令,取悦太后,如今已经升为工部侍郎,可别看六部当中,工部历来不那么重要,徐侍郎却俨然成为太后近臣,与贺湛一般,时常受到太后诏见,前景光明,自然引得不少人攀jiāo倾附,风头更胜从前百倍,而他为了图谋更加远大的利益,当然是兢兢业业,挽起袖子准备大gān一场,哪里能容忍有人“中伤”党徒?
“太后即便对我甚多信任,可我毕竟是远在太原,难比徐侍郎近在朝堂,若在这时,我与他发生争执,胜负实难预料。”十一娘将话说得更加明白。
她敢算计毛维,一来是因确断毛维已失太后信重,二来她与毛维都是远在天边,谢饶平、元得志又不可能抵抗新政暗助毛维,反而她有十四郎这个臂助,这样的情势下,当然不怕太后因为毛维挑唆而对她不满。
只是对手换成了徐修能,十一娘就不得不慎重了。
她前不久才得密报,徐修能求娶韦相府之nv,韦元平的一个庶子,确定将来成为徐修能的岳丈。
而徐修能这人一贯慎重,走的是“独臣”这条路子,要不早便求娶韦相孙nv,何至于拖延至今,还一度将主意打到了她的头上?他现在胆敢公然与韦家联姻,明显得到了太后赞成,也就是说,太后甚是乐见徐修能与韦元平一系“牵扯”,这说明,太后已经对徐修能打消了疑备,对其十分器重。
徐修能原本就怀疑贺烨暗怀不臣之心,十一娘shenshen认为,对这么一个危险人物,不能轻易招惹,更加不能主动授给他利用来挑拨离间的把柄。
她毕竟已为晋王妃,除了太原军政之事,不宜涉逾过多。
否则有徐修能在旁“点拨提醒”,难保太后不会疑心她权yu之图旺盛。
一旦给了太后这样的印象,徐修能只要透露出她嫁给晋王是早有打算,未必不会让太后起疑。
所以关于朝堂人事,只要无涉太原,十一娘便不能过问也不能gān涉,非但是她,便连贺湛也必须警慎。
但关于这些顾虑,十一娘是不能对孟九嫂明言的。
她只能点到即止:“眼下我之考虑,当以太原情势为重,而当避免节外生枝,关于其余地方民生局势**我是真无能为力,孟九嫂试想,朝廷一直委派有监察御史,这些弊端,为何没有引起朝堂官员重视?”
第841章 力不能及,无奈自保
“妾身鲁钝,实在不明其中因由。”孟九嫂并不谙知谢、元等人是否尸位素餐,当然不好妄加质疑。
“说到底,还是朝廷对于地方监管逐渐松弛,那些重臣,有几个不为固势夺权而结党,往往不乏包庇党徒之行,御史言官弹劾检举,非但不能纠正不法,反而可能惹火烧身,长此以往,忠直敢谏者越更稀少,于是便连御史言官都圆滑世故起来,否则其余人不敢说,要是王相国察知各地官窑存在如此严重弊端,不可能听之任之。”只不过王相就算gān涉,也不一定有效果罢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