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虽是揭破了奇桑虚伪的zhui脸,但有前面一句铺垫,说明奇桑对心向晋王者痛下杀手方为明智,故而并惹得奇桑动怒,“哈哈”大笑道:“先生确非愚钝迂腐之辈,既已决意助我治世之志,那么先生若有谏言,孤王不妨姑且听之,但说一件,先生看来,孤王是否应当攻武关,追击韦后,彻底摧毁贺周国祚。”
“摧毁贺周国实祚实乃必行之策,不过在下认为,取武关殊为不智,当务之急,应当东进夺占洛阳!”李由在侃侃而谈,一番剖析,点明洛阳的重要x,与宇文盛的谏策并无太大差异,又qiángT道:“汗王既已dòng谙晋王烨野心,更应抢先夺下潼关,以防晋王之兵锋趁汗王大军南下之际,危bī长安,潼关一旦在手,洛阳有如探囊可得,占据此处,汗王便大占主动之权。”
奇桑其实早已被宇文盛说_fu,甚至迫不及待派遣三十万军队,试探x的发往潼关,可这一险峻要隘的确名不虚传,突厥这回试探x的进击无功而返,这也让奇桑对于夺取洛阳的计划又再产生犹豫——眼下燕国公部尚征营州,暂时还不能回援长安,夺武关追击韦太后恰是时机,当然如果不能速战速决,贺烨领燕国公部回援,一举占据洛阳、长安,便会与韦后形成包抄之势,那时突厥盟军腹背受敌,情势显然危急。
故而纵使骁勇如奇桑,在夺取长安之后,反而陷入了举棋不定的困窘,难以痛下决断了。
不过如攻武关,对晋王必定有利,这点毋庸置疑,李由在毫不犹豫谏言先夺潼关,更进一步打消了奇桑的疑虑,对于他今后更多谏言,越发能够“姑且听之”。
而正如十一娘所料,李由在自从毛遂自荐,再也不能“黯淡无光”,阿史那奇桑对他虽然没有言听计从,却毫不吝啬地赏赐下官位豪宅——毛维曾经居住的相府,一度为元得志占据,这回却成了李由在的He法产业。
虽说突厥汗国眼下,仅仅是占据自长安至甘州等州县,各地民众多有逃亡,官衙废置农桑荒耽,暂时还没有效仿周制设定三省六部庞大官员体系的必要,如宇文盛虽说任职京兆尹,实际却兼备出谋划策的职能,李由在也只是任职司空,突地一下位列三公,底下却无部属,也没有决断政务的权力。
不过汗王如此厚待,李由在立即“光芒四she”,同时,宅邸nei外,也被安ca了不少突厥耳目。
但早有准备的十一娘,当然不会因此便与李由在断绝联络,晋王系的探人,早在李由在自荐之前便已安ca妥当,均为李公家仆、长随,密信可以通过做为联络点的商铺递送转达,十一娘并不需要与李由在面见协商。
奇桑又授意李由在,尝试游说八望臣_fu,当然这样的面谈不能避开突厥耳目。
崔、薛二族族人原本不乏与李由在jiāo往宴聚者,但听闻李由在公然投诚突厥,虽没有gān脆翻脸,却找各种理由推neng会面,反应激烈的却是京兆袁,当日质问贺湛的热血青年袁葆,从前因父辈jiāo情,一直尊称李由在为“世叔”,此时却恨不能唾面羞rǔ,措辞激烈大骂李由在为叛国之贼,持剑将其驱赶出自家,摆明要划清界限不与为伍。
奇桑得禀这些事,虽恼八望不识好歹,倒并没有勃然大怒,因为除了袁葆这个楞头青,以及崔公薛公等等老朽,更多壮年之辈,其实已经显然有些动意,只碍着声誉之故,没有主动投诚,却并不拒绝他越来越频繁的诏见,对于如何治政,制定新朝礼法,渐渐也会发表见解了。
只要大业更进一步,让这些人彻底断绝希望,明白过来贺周万万不能力挽狂澜,到时他们便不会再观望自矝,而会投效于“王道”,这就是华夏儒家正统的思想,提供给臣民光明正大改弦更张的借口。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