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延触犯的可是谋害君主的不赦大罪,论刑当处族诛,就算他的养父养M_已经过世,朝廷若要严办,施姓族人也当连坐,就算周文宗时,曾限制族诛酷刑,可以宽赦亲族,然施延的Q儿却必须连坐,要想营救施延家眷,不可能引用律法正大光明的宽赦,也只能暗中将其转移了。
于是未过多久,施延之子便“夭折”失治,老Q因悲痛yu绝,也“一命呜呼”。
韦太后闻讯,心中大觉狐疑,忧虑是否皇后已有察觉?可她已经部署妥当,正等着谣言四起好趁机发难,在这关键时刻,也不可能追究施延的Q小是真死还是假死,因万一只是凑巧,反而可能打草惊蛇。
再者她因节节败退,折损大半人手,此时也的确有些力不从心,故而只好放过细枝末节,jiāo待任知故,密切关注事态。
而施延因Q儿得到安置,果然再也不惧罪劫,原本想要以死谢罪,却再次被江迂拦阻:“你以死谢罪,倒也一了百了,可韦太后怎会错过这一机会?务必会质疑皇后杀人灭口,连累圣上,也要因为你我之罪,声望大损!如今各地,原本便有这多豪贵不满税制改革,借此机会,便有旗帜叛变谋逆,到时天下大乱,战火四起,莫说你,便是老奴,也是万死难赎罪孽,事到如今,你可不能再轻举妄动,还是等皇后如何定夺,再依言而行吧。”
十一娘打算先下手为qiáng,趁谣言未曾四起,就将施延逮捕,但难点是,她不可能由近臣担当主审,尤其贺湛,刚刚才得宽赦,如今更要谨小慎微,倘若主审此案再遭质疑,只能让时势更加恶化。
可无论冯继峥,还是陶葆仪等正统派,只要参与此案,怎能轻信施延只是因为醉后妄言,尽敢诋毁当今天子?这样的结论_geng本无法_fu众,只能落下更多口实。
施延案必须要给天下一个足够平息争议的定论。
贺烨的声望不能受损,所以江迂必须“清白”,是谁在幕后指使,才能让天下信_fu?
好在小崔后当年促成施延获职,行事确然机密,且事隔多年,崔牧等等涉事者已经过世,_geng本无据可察,施延的败露,不会直接指向小崔后,也就是说只要这个背黑锅的人,能让朝堂信_fu,就足以挫败韦太后的计划,贺烨不会被牵连,天下也将恢复太平。
十一娘却迟迟无法下定决心,还是贺湛提出一个人选:“此人,非贺珅莫属。”
仁宗无后,最大的得益者便是贺珅,因为贺衍若有子嗣,皇位又哪里还轮得到贺珅之子贺洱?更不要说贺珅谋逆之行已被韦海池证实,说贺珅早藏祸心,倒也符He逻辑。
但仍有缺陷。
“死无对证,到底不能禁绝谣言。”十一娘担心道。
“五姐忘了,仍有人证在世。”贺湛吐出三字:“莒世南。”
“贺衍之死,虽为莒世南造成,他也的确曾获贺珅指使,但**”十一娘迟疑道:“与吐蕃结盟一事,莒世南功不可没,然此功密不可宣,若曝其罪行,莒世南岂有生机?”
与吐蕃议和后,莒世南便“功成身退”,吐蕃王族本不知道一度shen得他们推崇的“异士”真实来历,大周更不可能宣告莒世南的功绩,否则传至吐蕃,离间之计也就昭然若揭,吐蕃赞普哪会容忍自己被大周皇室愚弄?到时撕毁和约,两国又会再生战乱。
这样的功劳是不可能摆上台面的,若揭曝莒世南弑君之罪,他哪有活路?
十一娘早对贺衍恩断情绝,她不会因为贺衍之死仇恨莒世南,所以这件事,她虽已经察知,却一直隐瞒贺烨,就是担心贺烨知情后,不顾莒世南也算对社稷有功,毫不留情下令处决。
“五姐,现今情势,已经不容犹豫了,我提议之前,已经与莒世南面谈,他对于曾为罪孽,引发纷争,至今难以释怀,他愿意承担罪责,只有一个条件!”贺湛道:“便是为怀恩王及十万义士,平反昭雪。”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