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随着孔子开坛讲学,百家争鸣,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很多草_geng通过学习,有了文化之后,开始在各个国家出仕,君子的概念便不再仅限于贵族。
再之后,儒学成为正统之后,拼命排挤打压其他学派,君子就成了儒者的代名词,此时,君子的道德nei涵开始逐渐取代社会地位nei涵。
又随者儒学的僵化,君子最终成了郑忽前世在电视剧所看到的要么是固执呆板、没什么能耐而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死鸭子zhui硬形象,要么是道貌岸然却心怀不轨的伪君子形象。
总之,君子一词算是彻底被儒家玩坏了。
第八章郑庄公(修)
虽然拒绝了公子伋让郑忽随他前去朝歌的邀请,但是,途径卫地,却也免不了要向卫国借道。
毕竟这么一支大军,未经允许就踏入别国的领土,这在无论什么时候都会被视为侵略行为。所以,郑忽只得遣高渠弥带着礼物和公子伋一道前往朝歌,向卫侯借道。
终于在四天之后,高渠弥引着卫国的一下大夫来见郑忽。
在卫国人的引路之下,又经过了四天的跋涉,郑忽才算是踏上了郑国的土地。
说起来,原来的郑国其实并不在中原地区,而在华山以西,渭水以南。
至于现在的郑国为什么会跑到中原地区,这还得从郑国立国说起。
郑国的祖先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在周宣王二十二年的时候被封于郑。
后来又在周幽王的时侯,被任命为司徒,周幽王宠爱褒姒,惹的很多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
于是郑桓公_gan觉周王室这条大船可能要沉了,就跑去问当时的史官,说周王室这条船要是沉了,我怎么才能不给他陪葬。
史官就推荐他把国家迁到现在的郑国所在的地区,由于当时这个地区是虢国和郐国的领土,于是郑桓公就利用自己司徒的权利迫使虢国和郐国献出了十个邑的土地,最终立国成功。
想着郑国的发家史,郑忽心中对自家的便宜老祖宗的远见也是极为佩_fu。
这简直就是投资学的经典案例嘛,这要是在后世,妥妥的一投资界的大拿。
不过,或许郑国的老祖宗也没想到,搞了块地理位置这么好的土地,奈何子孙不给力,偏偏守不住。
由此可见,祸福是相依的!
在郑忽看来,其实一直到他的便宜老爹在位的时候都还好,郑国算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强国,但是等到他的便宜老爹一死,郑国的国际地位开始直线下降,到最后只能在整个诸侯争霸时期沦为二流国家。
这大致与后世的日不落帝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尴尬地位差不多。
能不尴尬吗?老祖宗打下了这么好的底子,最后竟然是高开低走,这事别管搁在谁身上,谁都难能受了。
反正郑忽是受不了。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