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中查看连载文是否更新!

三月里,十三经整理工作顺利完成,经商辂杨守陈黎淳等验收He格,交由知名台阁体书法家李应祯抄录。可惜台阁体的开创者沈度已经去世,否则真是不做第二人想。

不过李应祯也不是等闲之辈,是文征明和祝允明的老师。

历史上李应祯因为x格缄默,不屑应酬,因此留下的传世作品很少但这一回,有十三经石刻的底本,足够让他的作品流芳百世了。

当然,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当年从后蜀广政初年(138),直至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历时230余年才完工。

割据政权的国力不可能和大一统王朝相比而且蜀石经本身也不是持续刊刻,而是断断续续的,因此这一回,也就是几十年的功夫。

六月里,大明中央银行在原安艮厂立起来了中秋节前,顺天银行和应天银行也开张了,当然下面的县最早也要等到年底。由于方便安全,很快被踏破了门槛。

邮驿对技术要求没那么高,四月里两京就开始接生意了年底前完成顺天府山东江苏应天府浙江五省布点,自然是顾客盈门,忙得不可开交。

但朝廷还在忙着另外一件事:重录永乐大典!

两朝实录编好了,宗室的教材编好了,连大明律都完成修订了,下面自然就该说这些大部头的书籍的编撰了。

汪舜华早在建极三年底提出了这项工程,却迟迟没有上马。当然不只是有其他文献要编纂的原因。说到底,改革正在进行中,把大量反对者集中到北京,都不用他们自己天南地北去串联,就可以直接跑到大明门外聚集造势。

还是再缓缓。

如今nei部改革已经到位,剩下的都不过是扫尾的事这才能把他们聚集在一起。

首先就是重录永乐大典,这不是什么问题。这样的惊世巨著,只能放在文渊阁吃灰,确实不应该更要命的是随时都有丧失的可能。正统十四年,南京文渊阁大火,永乐大典原稿付之一炬。开国一百多年了,读书人逐年增多,可是能考上的确实凤毛麟角剩下的,只是抄书,书法好就行,让礼部和翰林院去考核,招两万人都不是大事,这还是太宗时期的规模,不过考虑到和后面的串联起来,就不需要这么多人否则隔着十来年再招人没必要。汪太后说要抄三十部,能不能做到先不说,总归不能把_chicken_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大家都懂。

关键是最后一条,不用说,准备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可以着手准备,一是大量采购,二是鼓励民间敬献。

事情定下来,那么就可以着手准备了。国家图书馆已经开张了,但是这么多编撰官的_yi食住行朝廷要管。白圭在顺天府衙附近找到一片地方,离国子监不远是国子监的两倍大,当然主要是抄书的堂馆,宿舍占地面积真不算大,有钱的自己出去租_F_,书手们只有睡通铺。建极十三年秋开始施工,去年就已经完工了。

后面有点麻烦,首先要搭班子然后才能说带队伍。这样的国家级工程,肯定是阁老挂帅,下面一堆尚书侍郎挂名,最后是以翰林院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为代表的实际干活人员。

当然,抄书没有这么麻烦。礼部现在太忙,具体工作就要翰林院来组织实施当然詹事府等部门也要支援一下。

招募书手的告示很快发布出去与此同时,是征集民间图书的告示。

李东阳出班,提到了民间小报极为盛行:“一些报坊为了利润,不仅大肆刊登流言蜚语乃至朝廷未经正式发布的人事任用或者重要政策,甚至公然泄露军情和粮食情况,实在可怕!这种情况,必须得到纠正。”

丘浚立刻点头:“这是正经大事。当年顺天府等地灾情严重,有小报未经授权,就刊登朝廷今年进口粮食多少,有多少人吃救济,什么意思?是想让朝廷难堪吗?果然有人趁机大放厥词还刊登粮食拨给,有心人立刻判断出朝廷要对北方用兵!亏的是自己人,议论一阵倒也罢了,如果是北方间谍,岂不是贻误军情!”

商辂也赞成:“这件事,必须及时制止。”

既然都觉得不对,那就想办法。

明朝有官方邸报,专供官员和贵族阅读,这倒没什么问题关键是民间小报。曾经整治过几次,但很快死灰复燃公然售卖的民报能管,但是私下传抄的怎么管?偏偏改革时期政策很多,大家都希望早点得到消息,可是苦于没有渠道,于是一些不差钱的富户们就结交官员,希望能获的邸报,然后层层下传转抄,其实这也没什么关键反对势力过于强大,希望把这些消息透露出去,联He所有的士人乃至百姓来围攻朝廷的政策,这就不可原谅了更有甚者,一些小报为了发行量,竟然刊登朝廷军粮去向,让君臣大为火光。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

谢谢赞助,感谢支持!赞助后,进入全站畅读模式。有任何喜欢的耽美作品,也可在搜索页提交留言哦!3元1个月、18元7个月、25块12个月赞助时间未到又提示要赞助?【首页-个人信息】重新登录激活赞助码!

回到明朝当太后》小说在线阅读_第284章_永乐大典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小说只为作者by雁于飞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回到明朝当太后第284章_永乐大典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