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怀着复杂的心情在扬州驻跸了七天。
轻歌曼舞,灯红酒绿,皇帝却常常回想在中都凤阳的见闻。
当日銮驾出了淮安,沿淮河逆流而上,先前往盱眙县祖陵祭扫。这里埋着太祖的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从洪武到永乐,前后历时二十八年时间,祖陵终于完工,宫阙森森壮丽巍峨。
宣布完免除三年田赋赏赐老人的旨意,接受完乡民的叩谢,皇帝转头吩咐淮安府支给,免不得四下走走看看。他注意到祖陵虽然崇丽无比,但没有背靠高山大阜,而是在丘岗之地,九岗十八洼。一旦黄河泛滥,南支夺淮入海,或者淮河中下游洪水泛滥,祖陵便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而后前往凤阳。不同于后代传唱的“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此时的凤阳号称中都,是和北京南京并称的三大都城,虽然比不过后者的富庶热闹,但宫阙巍峨,肃穆庄严,却有过之。
早在洪武二年,太祖提出“临濠前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于是开始营建中都。因中都宫阙建在凤凰山之阳,于是改濠州为凤阳。中都营建兴师动众,是后来南京北京的模板,中都志称“规制之盛,实冠天下”。
但经过六年的营建,就在中都大部分基建已经完工,有些宫殿甚至可以入住的时候,太祖突然决定停建。
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史学界莫衷一是。
如今皇帝来到这里,浩浩**的圣驾踏上凤阳桥,kua涧水,进洪武门,踏上洪武街,横穿云霁街,经大明门,穿过宽阔的凸字形广场,入禁垣的承天门,再经端门,过外金水桥,进皇城的午门,过nei金水桥,入奉天门,来到奉天殿。
在这里接受了群臣的朝贺。当晚,帝后在坤宁宫歇息次日,皇帝带着皇后宗室群臣前往皇陵,祭祀太祖的父M_。
循例宣布免凤阳所有百姓田赋——凤阳是太祖故乡,当年立下了赋役全免的誓言,后来汪太后改革,也严格遵守但这是针对土民,外来移民是没分的。不过过了这么些年,也分不清到底是土著还是外来移民,何况剩下的人也不多了,如今宣布永久免除,自然引得百姓三呼万岁此外,七十岁以上老人,各赏米一石布一端,由南京户部支给。
而后检阅中都留守军队。中都留守司辖八卫一千户所,还有班军高墙军*军和护陵新军,大约八千人,由巡抚太监各一人监守。
难得见到皇帝,大家都很卖力。只是太平时节,留守军队中不乏有骑j出众的,但混日子的更多,其中不少落靶坠马的,整体反不如边军。皇帝皱着眉头,亲自骑马弯弓j箭,连发十矢,皆中红心。
将士三呼万岁,皇帝开口训话,要求加强*练,保护祖陵,这才宣布赏赐。
随即到大龙兴寺祭祀,这是太祖发迹前出家的皇觉寺,拆中都皇宫巨大的梁木和五彩琉璃瓦修建而成,规制宏大,金碧辉煌。
然后视察了高墙,也就是专门关押犯罪宗室的凤阳监狱。看着高墙森森,听他们痛陈过往,忏悔往事皇帝很是唏嘘,随扈的宗室们同样心里不是滋味。
皇帝下旨,年过七十的宗室,和年过五十的犯人家眷,释放出狱。
这是皇帝能做的极致,毕竟朝廷优容宗室,能关到这里的,大抵并不无辜。
随后视察了这里的农业。虽然毗邻南直,但是显然凤阳的地理环境不能和淮安相比。当年太祖劳师动众,迁移了大量富户到凤阳,导致怨声载道此后,黄河南下夺淮,凤阳人民饱受天灾之苦,甚至雄伟壮丽的祖陵也被滚滚波涛淹没。
皇帝不知道这些,但凤阳和江南省的差距是看得见的。
太祖去世后,新移民们纷纷离去尤其随着江南省的迅速发展,附近的人民纷纷到那里讨生活。
如今的中都,巍峨壮丽的宫阙和贫穷佝偻的乡民并存。
年轻人很多都走了,留下了老人和孩子。
这就是大明的现实,富庶和贫寒并存。
还好只是贫寒,不是饥寒,虽然还是吃不饱,但总算饿不死。
晚上听乡民唱起凤阳花鼓,没有昆曲的典雅婉转,但是活泼热闹接地气,自成一种风格。
皇帝重赏了这批乡民。
出玄武门,来到苑囿。皇帝身率宗室群臣狩猎,斩获不少皇帝亲自猎了一只山羊,兴高采烈的,吩咐后厨收拾了,赏赐了后妃重臣。
下面的擦了把汗,皇帝喜欢狩猎都知道,但中都不比北京,随时都准备好的,只能临时准备。
皇帝姓朱,猪类不能有偏偏还有个叫“鹿奴”的小名儿,连只能皇帝猎杀的鹿也不能上了其他的虎豹熊之类的猛兽,怕伤到皇帝兔子野_chicken_之类的小动物温驯无害,只怕皇帝不尽兴。
真伤脑筋。
打完猎,登上凤凰山巅,看雄伟壮丽的中都城,“朕即天下”的_gan叹油然而生。
离开之前,皇帝登上凤阳鼓楼。这座天下最雄伟的鼓楼,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甚至高于北京鼓楼。楼上有太祖御笔“万世_geng本”。
登楼远眺,中都全景,尽收眼底。
官吏百姓叩拜,三呼万岁然而,皇帝高兴不起来。
中都,不应该只是这个样子甚至大明,也不应该只是这个样子。
离开扬州,乘船来到镇江。到北固湾看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登北固山多景楼,凭栏远眺,看东面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的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缥缈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与碧空融为一体近处的金山,益显清丽江对岸扬州的文峰塔,隐约可见。
而后到甘露寺北固亭,端的是江山形胜满眼风光,真堪为“天下第一江山”。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免不得吟诵起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流走的是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
文治武功?文章德业?
摸着下巴,皇帝吩咐笔墨,御笔重录辛弃疾词,命群臣唱和,又命丘浚撰文以记其事。
丘浚笔走龙蛇,很快呈上。皇帝看了,慨叹当年辛弃疾壮志难酬之痛江山沦陷生灵涂炭之苦,指斥赵家苟安之失,宣扬当今朝廷保境安民求贤如渴之决心,大有“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的味道,果真是妙笔生花,锦绣文章,大喜过望,一面吩咐重赏,一面命人刻碑立于亭外。
想到宗泽墓也在镇江,命于冕带人前往拜祭。
骑上马,沿着当年刘备孙权跑马的走马涧策马前行,在坡上驻马,看江风浩*白*滔天,不由Xiong襟大开。
偏就在这时,有人影闪过,陈文伟大叫一声“护驾!”禁军慌忙追赶,于冕大叫:“护着圣驾!”
果然树丛里杀出几十个歹徒,直取皇帝,亏得禁军护卫左右,保护圣驾和王公重臣撤离,但也伤亡十数人。
皇帝闻报,自然大怒,命厂卫审问。原是镇江卫前来值守的军士中有个叫吴成的,是安南国的遗民,念念不忘复国前天得到消息,皇帝要到北固山,于是串联一干亲朋党羽,提前埋伏在后山,准备伺机杀掉皇帝,引得明朝大乱,然后复国。
吴成被判了族诛,其他的乱臣贼子也死有余辜镇江卫指挥使韩园以下,参加保卫工作的卫所领导全部问罪同时通知各地,严密加强防范,护卫也要严格遴选。
到焦山碑林观赏了摩崖石刻。这些石刻环集焦山西侧峭壁,气势磅礴,存有六朝以来刻石百余方,自来名动江左,蜚声海nei。
皇帝看到这些碑刻,有宋黄庭坚书,米芾临王羲之兰亭序禊帖,尤其瘗鹤铭,有草书圆劲之势,有汉隶瘦制之笔,又有篆书的筋脉,号称“书家冠冕”,大为赞叹:“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
当下命笔,亲自临摹一通。听镇江知府孙承德禀告说这里经年被水*冲击,碑文常常崩坠江中,章纶建议重建宋朝的宝墨亭,将散落下来的碑刻陈列其中,以供观瞻。
皇帝点头,欣然赐名“宝墨轩”。
离开镇江,来到留都南京。
这是永乐十八年太宗皇帝迁都北京后,近六十年来,皇帝第一次莅临南京,南京方面自然是大动干戈,忙活一通。
南京紫禁城规格宏大。建文四年火灾后,太宗一边下令修建北京紫禁城,一边修葺南京紫禁城,此后一直住在南京,直到永乐十九年初一正式迁都仁宗念念不忘迁都南京,下旨重新修葺南京皇城。他去世后,迁回南京随后被搁置,此后南京故宫鲜有修葺,风吹雨打,自然损坏严重。尤其正统十四年六月,天降雷雨,谨身华盖等殿被雷电击中起火。景泰年间nei外交困,自然是没有力气修缮的后来汪太后执政,她对南京紫禁城也没什么兴趣,没有提这一茬。
这回皇帝南下,驻跸南京。从年初开始,南京工部就开始对宫殿进行修葺整理,但谨身华盖等殿重建是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
当日升殿,听取南京各衙门的工作汇报。这些年朝廷缺官,南京各衙门都被抽的差不多,剩下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真正的硬骨头,也就是什么事情都要和朝廷拧着来的杠j。
听成国公朱仪汇报了这些年南京各方面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尤其是南京国家图书馆xi引了大量的士子,皇帝点头表示认可。
稍事歇息,十月初九日,正式前往孝陵祭拜这是太宗迁都后,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由皇帝亲自前来祭奠太祖皇帝,自然礼节格外隆重。
除了王公大臣,还是只有皇后跟着去。皇帝也想让老祖宗见见玄孙Xi妇,别的妃嫔就免了。
毕竟从小听太祖皇帝的经历长大,皇帝的头磕得格外虔诚,他在心里暗暗祝祷,希望太祖皇帝保佑,他能早日亲政当然也希望大明文功武治,国运昌隆。
转头看锦鸾,也闭了眼虔诚的磕头,知道她必是求嗣,有些好笑,但也在心里加上一条:“希望太祖保佑,早获嫡子。”
祭祀完孝陵,还要去懿文太子陵祭祀了一番。懿文太子睿智儒雅孝友敦厚,不仅父皇爱重,臣民归心,可惜英年早逝,连带一大群重臣名将未得善终更可惜的是他的儿子朱允炆既没有继承他的睿智,也没继承他的敦厚,葬送了祖父苦心交给的江山,连累懿文太子一系也被打入另册。
懿文太子还有后人,就是建庶人和吴庶人,二十多年前被赦免。建庶人朱文圭出来不久就死了,也没留下后人庶人文坍被封为辅国将军,娶Q生子,前些年也去世了,倒留下了个儿子遵铭。
遵铭如今已经十八岁,一直留在凤阳,前些年江南地区*乱,有人想趁机拥D他,事情没有成功,却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当时言官要求将他重新关押起来,汪舜华没有同意:“都这样了,何苦呢?”下旨让他去南京,给懿文太子守墓。
虽然是龙子凤孙,却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神采飞扬,反而畏畏**的皇帝和礼亲王公锡和亲王钟铉等都在心里发出一声叹息。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